從古時驛傳的八百里加急,到如今手機就能跟蹤貨物,物流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一部科技發展史。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物流平臺企業為愿景,中國外運601598)的“科技大腦”正不斷為物流發展開拓創新,推動智慧物流建設提質加速,鋪就高質量發展的“快車道”。
基于“場景+科技”“客戶+科技”的研發思路,中國外運已形成了“智系列”“數系列”等創新應用。截至2022年末,中國外運累計被授權專利數量106項(含發明專利20項);2022年新獲得專利22項(含發明專利15項),軟件著作權15項,其中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“智慧結晶”。
物流離不開大體量的倉儲,而越大的倉儲越需要高效、靈活、安全、精準的管理。
為有效解決傳統倉庫多行業、多業務場景下盤點人員工作量大、差錯率高、時效性低、盤點成本高、存在安全風險等問題,中國外運自主研發了以視覺識別技術為核心、以AGV為移動載體、以自動升降系統和柔性機械臂為支撐的智能盤點解決方案——“自動盤點機器人”,并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投入試點應用。從人工盤點到智能機器人盤點,物流倉儲變得越來越“聰明”。
此外,“單證”就像物流上下游的“細胞”一樣,銜接起各個環節、擔負著憑據作用。
中國外運提供的AI+RPA+EDI單證解決方案,支持海運訂艙、空運訂艙、報關、賬單發票、物流標識及證件共5大類、數千種單證自動化處理,打通供應鏈全程環節,使一線業務操作從傳統人工作業升級到自動化、智能化操作。
不僅如此,在每年處理量超過1500萬單的基礎上,AI+RPA+EDI單證解決方案實現操作效率平均提升300%,操作無差錯率保持在100%,能夠更準確、更高效、更高質量地響應客戶需求。
而要維護龐大的業務量運轉,還離不開一個高效、便捷、強大的智能化運營網絡支撐。
通過構建強大的數據運營分析平臺,中國外運物流控制塔以科學數據為支撐,對內實現業務及應用指標的統一化、集約化管理,對外形成客戶畫像,提升了供應鏈管理能力、效率以及上下游環節協作能力。據介紹,該產品榮獲“鼎革獎”數字化轉型先鋒榜“年度供應鏈轉型典范獎”,并在供應鏈關鍵環節(如倉儲、運輸等)幫助客戶大幅提升供應鏈效能,得到中國外運多家核心客戶的一致好評。
當物流搭乘上數字化、智能化的“快車”,傳統依賴人力的倉儲分揀模式、運營網絡被由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組成的“數智化”模式所取代,數智化讓物流更快了。
目前,伴隨著無人科技、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升級,物流智能化、無人化映入眼簾,“智能物流”、“無人物流”興起。
中國外運在干線物流場景精準導入自動駕駛技術,成立合資公司“青騅物流”,以提供更安全、穩定、智能、高效、低碳的科技驅動的混合運力貨運解決方案,并已成功開通圍繞“珠三角-長三角-山東半島”區域的多條L4級(高度自動駕駛)自動駕駛線年,中國外運完成自動駕駛里程 30.2萬公里,創下中國干線級自動駕駛總里程、單條線路長度、線路總長度等多項行業記錄。
除此之外,中國外運打造了高效運籌優化算法,建立了智能運輸調度系統。聚焦城市配送與干線運輸兩大場景,中國外運能夠為客戶提供多維度、多目標、多場景的任務分配及路線+種針對性算法策略,顯著提高運營效率,大幅提升運輸時效和車輛利用率,獲得了眾多輪胎、快消及汽車行業客戶的認可。
在打造韌性供應鏈的道路上,中國外運已將創新基因滲透在業務的各個領域,發揮智慧物流聯通性強、融合度廣、運行效率高等優勢,增添更多“科技含量”。
未來,中國外運將繼續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物流平臺企業為目標,用“智能大腦”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下的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“外運智慧”。博魚體育博魚體育博魚體育